【天邪设计】从数字地标到文化磁场 | 金湾文化驿站运营一周年:科技赋能下的活态传承

破圈” 密码 —— 多媒体技术如何激活社区文化生命力

金湾文化驿站自落成以来,这座 400㎡的微型空间已成为城市文化创新的 “试验田”。
图片alt
【开馆一周年:科技空间的“生命力实验”】
研学活动持续开展:通过 动态屏幕、拼接联动、触控查询等技术,将良渚文化、党史教育转化为可互动的 “第二课堂”,累计吸引青少年、亲子家庭等群体深度参与;
家风主题活动创新:结合触控橱窗的 “家庭故事征集” 功能,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化共鸣空间。
图片alt
【天邪设计的运营思维:让空间 “活” 起来】

  1. 研学场景:科技让知识 “可触摸”
    学生通过扫描展板上的良渚陶器图案,即可在手机端生成 3D 模型,动手拆解陶器结构,学习制陶工艺;
    LED 动态光影系统化身 “时光投影仪”,在墙面投射历史事件时间轴,配合语音讲解,打造沉浸式党史教育场景。
    图片alt
    家风传承:数字技术赋能情感联结
    在“家风关键词” 触控区,观众选择 “勤俭”“诚信” 等主题后,系统自动关联站内藏品故事(如老照片、书信),并生成专属家风海报;
    通过小程序发布 “寻找馆内三个科技互动点” 任务,完成即可解锁定制化家风纪念册,推动家庭文化共建。
  2. 空间复用:模块化设计支持多元活动

    可移动会议一体机结合文创空间,支持小型讲座、沙龙等活动;
    通过中控系统一键切换 “展览模式”“活动模式”,满足不同场景需求,降低运营成本。
    图片alt
    【设计延伸:从 “网红打卡地” 到 “文化发生器”】

    天邪设计团队在方案中预埋的可持续运营基因正逐步显现:
    数据驱动内容迭代:通过观众互动行为分析,动态调整 AR 导览内容(如增加热门展品的扩展故事);社区共创平台:开放橱窗触控系统的 “用户上传” 功能,鼓励居民分享家庭老物件故事,持续更新展陈内容;
    低碳技术反哺运营:生态硅藻泥墙面与智能温湿度调控系统结合,降低设备维护成本,保障长期稳定运行。
    【未来展望】

    在开馆一周年之际,这里已从 “科技感空间” 升级为 “有温度的文化枢纽”。未来,天邪设计

我们将继续探索:

元宇宙分馆:通过 VR 技术实现线上虚拟空间,打破物理边界;

AI 导览员:结合历史人物 IP,提供个性化讲解服务;

文化 IP 孵化:将站内互动生成的家庭故事转化为文创产品,反哺社区文化建设。

图片alt

0.049426s